在我国,牙齿修复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口腔治疗手段。固定牙齿修复以其稳固、舒适的特点,受到了许多患者的**。在完成固定牙齿修复后,如何进行护理以促进快速恢复呢?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固定牙齿修复的原理与类型
牙齿修复,又称假牙,是牙齿缺失后的主要替代品。根据牙齿(假牙)在口腔内的稳固方式和原理不同,牙齿(假牙)主要分为两大类:固定牙齿(假牙)和活动牙齿(假牙)。固定牙齿修复,又称固定桥,具体做法是以缺失牙齿两边的真牙为“桥墩”,在真牙上做“帽状”的牙套,然后将缺牙恢复,与两边的牙套连起来,再用粘结材料将“桥”固定在两边的真牙上。
二、固定牙齿修复后的护理与恢复
1. 基牙疼痛
- 粘固后短暂胀痛:固定牙齿粘固后,如短时间内出现胀痛,多是由固位体与临牙接触点过紧,或就位道不良,引起牙周膜暂时性损伤。一般数日后疼痛消失。
- 继发龋:由于固位体边缘密合度差,粘固剂溶解,牙齿松动,食物嵌塞等原因,都可使基牙发生继发龋。累及牙髓而产生疼痛,应拆除牙齿后作牙髓治疗,重新做固定牙齿。
- 电位差刺激:对合有不同种金属修复体,可产生电流刺激而产生疼痛,可改用同种金属或树脂修复。
- 长期疼痛:基牙长期疼痛,或使用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基牙疼痛,可能是基牙受力过大,应及早拆除固定牙齿,重新设计做。
2. 龈炎
- 软食增多:近年来天然粗光纤食物日趋减少,软食逐渐增多,由于固定桥是固定在口腔内的修复体,软食物在天然牙齿表面及牙齿沟隙加上形成软垢,难以去除的牙石影响口腔清洁卫生。
- 建议:可嘱患者食用硬食或搭配含光纤丰富的食物,或定期**。
三、固定牙齿修复后**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 基牙疼痛
- 咬合早接触:早期接触会使基牙受力过大,产生咬合痛,经过调改去除早接触点,疼痛就可以消失。
- 牙周膜损伤:固位体与邻牙接触过紧,或基牙的共同就位道有偏差,固定桥勉强就位就会造成邻牙或基牙的牙周膜损伤,产生轻微疼痛,一般会自行消失。
- 牙髓炎:牙体预备量太大,或预备后近髓的轴面、牙合面的牙髓受到刺激,或者预备牙体时着力过重,持续时间过久,对牙髓造成损伤引起牙髓炎症。基牙疼痛逐渐明显时,必须拆除固定桥,待牙髓治疗后再重新修复。
- 继发龋:基牙出现继发性龋坏,引起牙髓刺激症状时,基牙出现疼痛,应及时治疗继发龋,必要时摘除固定桥,经治疗后再重新修复。
- 电位差刺激:固位体**体若与对糌牙上的不同金属修复体接触,在唾液中产生的电位或基牙修复体与固位体因金属材料不同而产生的电位差,相应牙体就会产生疼痛,必须拆除固定桥重新修复。
- 基牙受力过大:缺牙数目多或基牙承受力的能力差,使桥基牙负荷超过极限,引起牙周组织炎症,导致基牙疼痛,此时应摘除固定桥重新设计修复。
2. 龈炎
- 黏固剂未去除干净:固定桥黏固后,位于牙间隙内多余黏固剂未去净,压迫刺激龈组织,引起炎症,去净多余黏固剂后可消除龈炎。
- 龈组织受压:固位体边缘或桥体龈端对牙龈有压迫和刺激可造成创伤性龈炎。
- 菌斑附着和食物嵌塞:固位体边缘不贴合,或全冠固位体桥体轴面外形不佳,自洁作用差,导致龈缘菌斑附着和(或)形成食物嵌塞,引起龈炎,一般应拆除后重新做固定桥,修复牙列缺损。
3. 固定桥松动
- 松动原因:固定桥松动可能是由于粘结材料老化、固位体与基牙的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的。
- 处理方法:在确认松动原因后,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固定桥。
通过以上护理与恢复方法,相信固定牙齿修复后的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咀嚼功能,重拾自信的笑容。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2025年广东省牙齿种植以色列雅定种植医院TOP10排行榜揭晓
2025-07-18 06:39:31郴州普通牙套整形美容:适应人群、禁忌人群及术后护理
2025-07-09 03:58:34广元市半口种植修复套餐:价格、医院介绍及知名医生推荐
2025-07-08 05:25:21鼻部再造手术:术后护理与效果解析
2025-07-20 09:07:51山东省全切双眼皮隔修复医院口碑排行榜前十位解析
2025-07-14 06:25:22